孟子
阅读主题
正文字体
字体大小
图片名称

告子上·第五节

本章节1487字2024-02-06 16:24:56

【原文】

  孟季子问公都子曰:“何以谓义内也?”

  曰:“行吾敬,故谓之内也。”

  “乡人长于伯兄一岁,则谁敬?”曰:“敬兄。”

  “酌则谁先?”曰:“先酌乡人。”

  “所敬在此,所长在彼,果在外,非由内也。”公都子不能答,以告孟子。

  孟子曰:“敬叔父乎?敬弟乎?彼将曰‘敬叔父’。曰:‘弟为尸,则谁敬?’彼将曰‘敬弟。’子曰:‘恶在其敬叔父也?’彼将曰:‘在位故也。’子亦曰:‘在位故也。庸敬在兄,斯须之敬在乡人。’”季子闻之曰:“敬叔父则敬,敬弟则敬,果在外,非由内也。”公都子曰:“冬日则饮汤,夏日则饮水,然则饮食亦在外也?”

【注释】

1.孟季子:人名,情况不详,有三种说法,姑且不论。
2.尸:《诗"召南"采蘋》:“谁其尸之?”《诗"小雅"楚茨》:“神具醉止,皇尸载起。”《仪礼·士虞礼》:“祝延尸。”《礼记·曲礼》:“孙可以为王父尸。”《仪礼·特牲礼》注:“尸,所祭者之孙也。祖之尸则主人乃宗子。祢之尸则主人乃父道。”《说文》:“尸,神像也。象卧之形。”这里用为祭祀时代表死者受祭的人之意。
3.庸:(yang雍)《书·尧典》:“畴咨若时登庸。”《书·康诰》:“用其义刑义杀,勿庸以次汝封。乃汝尽逊曰时叙,惟曰未有逊事。”《诗·王风·兔爰》:“我生之初,尚无庸。”《诗·齐风·南山》:“齐子庸止。”《论语·雍也》:“中庸之为德也,甚至矣乎!民鲜久矣。”《礼记·中庸》:“君子中庸;小人反中庸。”《说文》:“庸,用也。”这里用为用、需要之意。

【译文】

  孟季子问公都子说:“为什么说行为方式是内在的呢?”
  公都子说:“对人表达内心的敬意,所以说是内在的。”
  孟季子问:“有一个乡里的人比你兄长大一岁,该尊敬谁呢?”
  公都子说:“尊敬兄长。”
  孟季子问:“倒酒时先给谁斟呢?”
  公都子说:“先给乡里人。”
  孟季子说:“你内心尊敬的是兄长,所表现出的却是恭敬对待他人,可见行为方式是外在的,不是由内心发出的。”
  公都子不能应答,便把这事告诉孟子。
  孟子说:“应该尊敬叔父呢?还是尊敬弟弟呢?他会说:‘尊敬叔父。’你说:‘弟弟是祭祀时代表死者受祭的人,那该尊敬谁呢?’他会说:‘尊敬弟弟。’你就说:‘为什么又说要尊敬叔父呢?’他会说:‘这是因为地位的缘故。’你就说:‘是因为地位的缘故,需要尊敬兄长,但在不同的场合就该恭敬地对待他人。’”
  孟季子听了这些话后,说:“在这种情况下尊敬叔父,在那种情况下尊敬弟弟,这毕竟是外在情况决定的,并不是由内心发出的。”
  公都子说:“冬天则喝热汤,夏天则喝凉水,那么饮食是由外在的天气所决定的吗?”

【赏析】

  孟季子和告子一样,始终认为行为方式是外在的,因为虽然尊敬兄长,但在宴席上还是要恭恭敬敬地先给乡人斟酒,这种行为方式怎么能说是内在的呢?然而他却忽略了一个问题,即恭敬的行为方式必须先要有内在的恭敬的情感,如果没有恭敬的情感,怎么会有恭敬的行为方式呢?试想一个对社会充满仇恨的人,心中只有憎恨,恨一切人,恨一切事,他怎么会有恭敬待人的行为方式呢?一个人在外在的行为上表现出恭敬的行为方式,就说明这个人的内心里有恭敬待人的意识;就象天气变冷了,内心里有需要热汤的意识一样,如果没有需要热汤的意识,那他只有喝凉水了。用现代心理学的话说,外界事物或体内的变化作用于人的机体或感官,经过神经系统和大脑的信息加工,就产生了对事物的感觉和知觉、记忆和表象,进而进行分析和思考。人在实践中同客观事物打交道时,总会对它们产生某种态度,形成各种情绪,从而产生各种行为方式。所以说,行为方式是由内在的心理活动所决定的。
图片名称

相关作品

  • 论语

    作品简介:《论语》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文集,成书于战国前期。全书共20篇492章,以语录体为主,叙事体为辅,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及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、伦理思想、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。作品多为语录,但辞约义富,有些语句、篇章形象生...

  • 中庸

    作品简介:《中庸》是中国古代论述人生修养境界的一部道德哲学专著,原属《礼记》第三十一篇,是儒家经典之一,相传为战国时期子思所作。其内容肯定“中庸”是道德行为的最高标准,把“诚”看成是世界的本体,认为“至诚”则达到人生的最高境界,并提出“博学之,审问之,慎思之,...

  • 大学

    作品简介:《大学》是一篇论述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的散文,原是《小戴礼记》第四十二篇,相传为春秋战国时期曾子所作,实为秦汉时儒家作品,是一部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著作。经北宋程颢、程颐竭力尊崇,南宋朱熹又作《大学章句》,最终和《中庸》《论语》《孟子》并...

图片名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