孟子
阅读主题
正文字体
字体大小
图片名称

离娄上·第二十四节

本章节702字2024-02-06 16:22:18

【原文】

  乐正子从于子敖之齐。乐正子见孟子。孟子曰:“子亦来见我乎?”
  曰:“先生何为出此言也?”
  曰:“子来几日矣?”曰:“昔昔。”
  曰:“昔昔,则我出此言也,不亦宜乎?”
  曰:“舍馆未定。”
  曰:“子闻之也,舍馆定,然后求见长者乎?”
  曰:“克有罪。”

【注释】

1.乐正子:名克,鲁国人,孟子的学生,当时正在鲁国做官。《孟子·梁惠王下》:“乐正子入见。”
2.子敖:姓王名驩,字子敖。齐国贵臣,官右师。

【译文】

  乐正子随同王子敖到了齐国。
  乐正子来见孟子。孟子说:“你也会来见我吗?”
  乐正子说:“先生为什么说这样的话呢?”
  孟子说:“你来了几天了?”
  乐正子说:“前几天来的。”
  孟子说:“前几天?那么我说这样的话,不是正合适吗?”
  乐正子说:“我是因为住的客舍还没有找好。”
  孟子说:“你曾听说过,要等客舍找好后,才来求见长辈的吗?”
  乐正子说:“我有罪过。”

【赏析】

  这是本书的编辑者在最佳行为方式上举的一个例子。乐正子显然没有选择最佳行为方式,他长途旅行来到齐国,便首先忙起了自己的事情,等事情办得差不多了,才去看老师。他的这种作为,在现代人看来并不为过,但实际上却很不好。师者,所以传道、解惑、授业也,父母给的是生命、身体,而老师给的,却是比身体还重要的“精神、思想”!如果一个人仅有身体,有生命,但什么都不懂,这样活着有什么意思呢?而人,只有有了思想,有了精神,有了知识,才能叫一个完整的人。所以,尊敬老师,就要如尊敬父母一样。如果离别家乡好几年而有一天回家,但却在别处住了几天才进家看望父母,这叫什么呢?所以,这就是选择最佳行为方式的问题。
图片名称

相关作品

  • 论语

    作品简介:《论语》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文集,成书于战国前期。全书共20篇492章,以语录体为主,叙事体为辅,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及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、伦理思想、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。作品多为语录,但辞约义富,有些语句、篇章形象生...

  • 中庸

    作品简介:《中庸》是中国古代论述人生修养境界的一部道德哲学专著,原属《礼记》第三十一篇,是儒家经典之一,相传为战国时期子思所作。其内容肯定“中庸”是道德行为的最高标准,把“诚”看成是世界的本体,认为“至诚”则达到人生的最高境界,并提出“博学之,审问之,慎思之,...

  • 大学

    作品简介:《大学》是一篇论述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的散文,原是《小戴礼记》第四十二篇,相传为春秋战国时期曾子所作,实为秦汉时儒家作品,是一部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著作。经北宋程颢、程颐竭力尊崇,南宋朱熹又作《大学章句》,最终和《中庸》《论语》《孟子》并...

图片名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