孟子
阅读主题
正文字体
字体大小
图片名称

离娄上·第十九节

本章节1260字2024-02-06 16:22:12

【原文】

  孟子曰:“事孰为大?事亲为大;守孰为大?守身为大。不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,吾闻之矣;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,吾未之闻也。孰不为事?事亲,事之本也;孰不为守?守身,守之本也。曾子养曾皙,必有酒肉。将彻,必请所与。问有余,必曰‘有’。曾皙死,曾元养曾子,必有酒肉。将彻,不请所与。问有余,曰:‘亡矣’。将以复进也。此所谓养口体者也。若曾子,则可谓养志也。事亲若曾子者,可也。”

【注释】

1.事:《易·蛊·上九》:“不事王侯,高尚其事。”《老子·二十三章》:“故从事于道者,同于道;德者,同于德;失者,同于失。”《论语·学而》:“子夏曰:‘贤贤易色;事父母,能竭其力;事君,能致其身。’”《论语·子罕》:“出则事公卿,入则事父兄。”《孟子·梁惠王下》:“间於齐、楚,事齐乎?事楚乎?”《韩非子》:“今管仲不务尊主明法,而事增宠益爵。”《玉篇·史部》:“事,奉也。”作动词,这里用为侍奉之意。
2.曾皙:曾参的父亲,亦是孔子的学生。姓曾,名点,字子皙。春秋末鲁国南武城(原属山东费县,现属平邑县)人。
3.曾元:曾子的儿子。
4.彻:《诗·小雅·楚茨》:“废彻不迟。”《诗"小雅"十月之交》:“徹我墙屋,田卒汙莱。”《礼记·燕礼》:“司宫彻之士。”《礼记·士冠礼》:“彻筮席。”《礼记·曲礼》:“大夫无故不彻县。”《左传·宣公十二年》:“且虽诸侯相见,军卫不彻,警也。”《淮南子·原道》:“解车休马,罢酒彻乐。”这里用为撤除、撤去之意。
5.亡:《易·否·九五》:“休否,大人吉;其亡其亡,系于苞桑。”《诗·唐风·葛生》:“予美亡此,谁与独处。”《老子·四十四章》:“名与身孰亲?身与货孰多?得与亡孰病?”《论语·雍也》:“有颜回者好学……不幸短命死矣,今也则亡,未闻好学者也。”邢昺疏:“亡,无也。”《列子·汤问》:“河曲智叟亡以应。”《仪礼·士丧礼》:“亡则以缁,长半幅。”《集韵·虞韵》:“无,或作亡。”清段玉裁《说文解字注·亾部》:“亾,亦假借为有无之无。”这里用为“无”,即没有之意。

【译文】

  孟子说:“侍奉之事,什么为最大?侍奉父母为最大。操守之事,什么为最大?守住自身为最大。没有丧失操守又能很好地侍奉父母亲的,我听说过。丧失了自身操守又能很好地侍奉父母亲的,我没有听说过。谁不做侍奉人的事呢?侍奉亲人,是侍奉之事的最根本;守住自身,是操守之事的最根本。曾子奉养他的父亲曾皙,每餐必定有酒和肉,饭后把饭菜撤走时,一定请示‘把剩下的饭菜送给谁?’如果问‘还有没有剩余?’必然回答说‘有。’曾皙去世以后,曾元奉养曾子,每餐也必定有酒和肉,但饭后把饭菜撤走时,不请示‘把剩下的饭菜送给谁?’如果问‘还有没有剩余?’必然回答说‘没有了。’其实他是想把剩下的饭菜下次再给曾子吃。这就是人们所说的仅仅是供养父母的身体。象曾子那样,才可称为奉养父母的意愿亲情。侍奉双亲象曾子那样的人,才算可以。”

【赏析】

  除了救人、教育外,侍奉双亲、守住自身也有各种各样的行为方式。孟子在这里所举的例子,也就是为了说明这个问题。
图片名称

相关作品

  • 论语

    作品简介:《论语》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文集,成书于战国前期。全书共20篇492章,以语录体为主,叙事体为辅,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及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、伦理思想、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。作品多为语录,但辞约义富,有些语句、篇章形象生...

  • 中庸

    作品简介:《中庸》是中国古代论述人生修养境界的一部道德哲学专著,原属《礼记》第三十一篇,是儒家经典之一,相传为战国时期子思所作。其内容肯定“中庸”是道德行为的最高标准,把“诚”看成是世界的本体,认为“至诚”则达到人生的最高境界,并提出“博学之,审问之,慎思之,...

  • 大学

    作品简介:《大学》是一篇论述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的散文,原是《小戴礼记》第四十二篇,相传为春秋战国时期曾子所作,实为秦汉时儒家作品,是一部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著作。经北宋程颢、程颐竭力尊崇,南宋朱熹又作《大学章句》,最终和《中庸》《论语》《孟子》并...

图片名称